2010/1/26
法蘭雀斯卡‧巫德曼
自言自說之賞析:
鏡子做為一種對自我內在的凝視又可視為對外在世界的虛擬反映。
照片中woodman以失去頭部的女人身軀呈現於鏡頭之前,在照片中
呈現了一種欲追求真理又遁暱於空無之中,追尋母體之極樂世界,
另一方面照片也悲觀的呈現一股極矛盾的女人生存社會氛圍,對應
到woodman最終以自殺來結束短短的23年自我探尋,或許我們可
以把她的死亡與這四張最終遺留下來的作品並列看作一個作品。
我想死亡應該可以是人在世最後且最偉大的一項藝術。
「我們無法掌握自己的出生,至少能掌握自己的死」
法蘭雀斯卡‧巫德曼
享年23歲,是最近令我非常發毛的一位攝影師。
她的創作時期是13~23歲,自有意識以來便用攝影機來探索自身生命之命題。
身為人類、身為一個女孩、身為一個戀舊物成性的女人、
身為一個必須背付古早以來被刻劃名為woodman的男性之姓的女性。
總覺得看她那些消失於牆壁、壁紙、魚骨、雜草的模糊身影,
就好像看見自己的靈魂也暫留在那兒了。
她的照片裡模糊了時間,看不到年代也看不見流行。
看不到任何品牌的服飾與杯盤。
一切都是不具名的戀物癖。
不知年代的仿舊洋裝與同花色的壁紙是她自拍裡最明顯的特徵。
我想,任何一個女人都有成為戀物癖的權利,
那是對任何一個男人所不願承認的閹割情節最大的諷刺。(註一)
註一,從喜歡到佔有這個過程,
物品的所有權交遞成了分離恐懼
的一種永遠填不滿的彌補,「分
離恐懼」一詞來自心理學當中孩
子與母親在剪斷臍帶那一剎那會
造成孩子一輩子潛意識中的分離
恐懼。於是命定了這孩子終其一
身的追尋來彌補那段失落。
而在男孩子身上更應證了閹割情
節一詞與分離恐懼有所連節。
訂閱:
張貼留言 (Atom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